新闻动态

毛主席主动提起第二任妻子,曾志:为什么要离开,毛:是她的原因
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1:13    点击次数:102

【前言】

毛主席这位大人物,一辈子娶了三位夫人,她们是杨开慧、贺子珍和江青。

杨开慧、贺子珍、江青三位女性各有各的特点,毛主席对她们的感觉也各不相同。在这三位妻子中,他和贺子珍的经历最为波折。

贺子珍是在井冈山那会儿和毛主席认识的,他们既是并肩作战的伙伴,也是心灵相通的知己。不过,后来因为发生了不少误会,两人的关系就慢慢疏远了。

贺子珍走后,毛主席有次和曾志聊天,自己主动聊起了贺子珍这位第二任妻子。他对曾志敞开了心扉,那么,毛主席到底跟曾志分享了什么心里话?他和贺子珍之间又有哪些过往呢?

【毛泽东第一次跟曾志提起贺子珍】

按理说,自己和老婆的事算是家务事,可毛主席为啥要跟曾志聊起这些私事呢?曾志到底是何方神圣?她和毛主席、贺子珍之间,又藏着啥样的渊源呢?

贺子珍和毛主席是在井冈山认识的,同样,贺子珍和曾志也是在井冈山相遇的。1928年的时候,20岁的贺子珍碰见了比她小两岁的曾志,那时候来井冈山参加革命的女性挺少的。因为两人有着相似的工作背景,所以贺子珍和曾志很快就成了好朋友,战友们都说她们俩是“一眼就对上了”。

贺子珍和曾志见面后,并没有整天腻歪在一块,因为井冈山上事情多,她们各自有队伍要随。打从1928年6月底的“龙源口大战胜利”以后,贺子珍和曾志就失去了联系,过了整整3个月,曾志有了身孕,两人才又碰了面。

过了好几个月,曾志顺利地迎来了一个男宝宝。贺子珍提着买好的鸡、糖和盐,走了足足六七个小时的路,才赶到曾志住的地方。到了晚上,曾志实在舍不得贺子珍离开,于是贺子珍就决定多留一晚,陪陪曾志。

尽管联系不方便,大家相隔千山万水,可她们之间的情谊还是一样真挚动人。

贺子珍不仅惦记着曾志的身体状况,还牵挂着她的工作情况,而且贺子珍背地里还为曾志做了一件她压根不知道的事儿。

那天,毛主席和朱德正忙着安排红四军主力去山下,红五军留在山上的事情,没过几天,贺子珍就从宁冈赶到了茨坪。

贺子珍一看到毛主席,立马就和他说起了曾志的那些事儿。

“你们打算怎么给曾志安排任务呢?”

哎哟喂!对呀!差点把她抛到九霄云外去了!

毛主席摸了摸脑袋,这几天可真是忙得晕头转向。

在我们这群姐妹中,就只有彭儒跟着陈正人留在这儿,其余的都要赶去赣南,怎么能把她一个人落下呢。

听到贺子珍的话,毛主席立刻抓起笔,给曾志写了张便条,上面简单说明了要吩咐曾志的工作任务。

亏了贺子珍的提醒,曾志这才得以顺畅地跟着部队往赣南出发。

慢慢地,贺子珍和曾志的感情变得越来越深。因为贺子珍,曾志也和毛主席渐渐熟络了。毛主席很爱聊天,尤其喜欢和熟人逗乐。有次曾志去找贺子珍,没想到在窑洞碰见了毛主席。

毛主席笑着逗趣道:“曾志啊,子珍夸你长得可俊了,我对你印象也挺好的,你说是不是这么回事?”

曾志被毛主席的一句玩笑梗得半天没缓过神来,一句话都憋不出来。后来,她跟贺子珍聊起这事儿,贺子珍一听,立马笑得前仰后合。

我说过啦!谁不喜欢美呢,润之说你好看,那是一点都没说错呀!

听了贺子珍那么一说,曾志这才明白,原来夫妻俩是在拿她开玩笑呢。

时间一长,曾志慢慢就适应了这种逗乐子的方法。

在井冈山的那段日子简单又快乐,后来因为工作需要,曾志被安排到了福州,从那以后,她就很少再和毛主席、贺子珍联系了。

十年后,曾志从福州跋涉到了延安,在那儿,她再次见到了毛主席。不过这次不同的是,毛主席身旁不再是贺子珍陪伴,而是换成了江青。

这十年里到底经历了些什么变化呢?

曾志离开后,贺子珍紧跟着毛主席继续往前走。在路上,贺子珍不幸碰到了敌人扔下的炸弹,那次爆炸让她差点丢了命。

贺子珍虽然捡回了一条命,但她身体里留下了好多细小的碎弹片,这些弹片不停地给她带来痛苦。而且,那段时间她还生了孩子,就是毛主席的大女儿李敏,这使得贺子珍的身体一直没能好起来。

贺子珍性格倔强,不愿因病耽误工作,她心里特别想回到岗位上。看到战友们都在忙忙碌碌,贺子珍心里头更是急得不行。

之后,贺子珍跟随着毛主席一起来到了延安这个地方。

那时候的延安,成了众多有志青年心中的“宝地”,每个人都盼着能到这里来求学。

当许多年轻人纷纷来到延安,贺子珍察觉到自己和这些年轻人有不少不同,同时,她也觉得自己在学问上跟毛主席有了距离。

这让贺子珍心里负担很重,那时候的她既觉得自己不够好,又很容易受伤。

那天,康克清去找贺子珍说说话,聊着聊着,她感觉贺子珍心情不太好,就贴心地问:“子珍姐,你心里是不是有啥事儿?能跟我说说吗?”

他老是不着家,我琢磨着自己也出去找个活儿干……

康克清一听就明白了,贺子珍说的那个人是谁,她便安慰道:

咱们的头儿现在是领导核心,党和军队里好多重要事儿都得等他拿主意呢!他工作忙得很,这也是理所当然的,你就别瞎操心啦!

以前啊,我整天就是忙着打仗,但不幸的是,之前受的伤让我身体大不如前了……

看来贺子珍对自己没法工作的这事儿挺上心的。

后来,贺子珍也踏进了抗大的校门去学习,不过在抗大的日子里,贺子珍又遭遇了一些不顺心的事。

那天,大家正在上关于军事技能的课,练着跑步、卧倒然后像虫子一样爬。练到第三遍的时候,贺子珍的脸色突然变得很难看,心跳也变得特别快。教官眼疾手快,看出贺子珍不对劲,连忙让她去旁边歇会儿。

过了大概十几分钟,贺子珍感觉自己好多了,就跟教练说想继续训练,教练答应了。可没想到,当她跑到第三圈做卧倒动作时,一趴下就再也起不来了,原来贺子珍晕倒了。

贺子珍因为那事闷闷不乐了好久,她怪自己没出息,心想别人能办到的事儿,自己咋就不行呢?

贺子珍心里渐渐被自卑的感觉缠绕住了。这时候,她和毛主席又因为一些生活里的小事情拌了几句嘴。夫妻间偶尔吵吵闹闹也挺常见的,说不定还能让两人的关系更牢靠。但贺子珍现在心思细腻得很,这些争吵对她来说,就像是快要炸开的“火药桶”。

贺子珍瞧着身边的战友们个个都那么出色,心想自己也得加把劲跟上他们的步伐。而且说实话,贺子珍本身也挺厉害的,就是这些留在身体里的弹片碎片,让她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。

贺子珍现在最想做的事就是治好伤,把身体里的弹片取出来。于是,她找了延安几位有名的大夫,求他们帮忙动手术,但那些医生都觉得这手术风险太大,不敢轻易尝试。后来,贺子珍听说上海能做这个手术,就决定去上海医治。

贺子珍计划先去上海看病,在看病的空档学点新东西,或者找点新活干,反正她是铁了心要离开延安了。

贺子珍跟毛主席讲了自己想走的事,但毛主席哪能同意她走呢,现在外面局势那么乱,贺子珍这时候出去,不就等于往火坑里跳嘛!

不过贺子珍性格倔强,铁了心要做手术。毛主席在这段时间里,多次挽留并好言相劝贺子珍,但都没能说服她。最终,贺子珍还是决定离开,踏上了前往苏联的路。

因此,曾志抵达延安后,就再也没机会和贺子珍碰面了。她在延安住的地方离毛主席挺近的,所以经常带着孩子去探望毛主席。

曾志是贺子珍的好朋友,她心里好几次琢磨着想问问毛主席和贺子珍过得咋样,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,毕竟那是他们的私事,她不好插手。

这天,曾志又带着孩子去见毛主席。简单聊了几句后,毛主席自个儿提起了贺子珍,他叹了口气对曾志说道:“我和贺子珍还是有很深的情谊的,怎么说我们也做了十年的夫妻嘛。”

曾志问道:“为啥要走呢?”

毛主席轻轻叹了口气说:“这事儿不赖我,是她的问题,不是我想离开她,是她想离开我了……”

过了好一会儿,毛主席再次开口:“我心里还是惦记着她呢,长征那会儿,她可遭了不少罪啊……”

听了毛主席那发自内心的话,曾志心里五味杂陈,她既为贺子珍感到伤心,也为毛主席感到难过。

【毛泽东第二次跟曾志提起贺子珍】

贺子珍平安到达苏联的莫斯科后,心里急着想上学,就赶紧给自己挑了个要去的学校。学校的事情搞定后,她又忙着找能给自己看病的医院。后来,她发现了当地很有名的皇宫医院,那可是莫斯科顶呱呱的大医院之一。

正当贺子珍以为能摆脱身上那些弹片,过上安稳日子时,命运却跟她开了一个极大的笑话。

你身体里的弹片现在已经跟你的肉长在一起了,没法分开了,还是面对这个事实吧。

贺子珍听到医生的话,一下子呆住了。她之前那么着急地离开毛主席,千里迢迢跑到苏联来,就是为了能把病治好,可现在医生却告诉她没法治了?

这可怎么是好?贺子珍郁闷了好一阵子,不过还好,她是个有韧性的人,慢慢又恢复了精神。在苏联的那段日子,毛主席心里一直挂念着她,多次写信过去问候。当他知道贺子珍没法做手术时,便又写信劝说她回国。但贺子珍觉得这次来苏联学习的机会太难得了,于是决定还是留下来。

就这样,一个在俄国那边,一个在我们中国这边。

贺子珍虽然留在了苏联,但生活并不容易。她在来苏联前已经怀了孕,并在苏联生下了这个孩子,他是毛主席的小儿子。不过,因为苏联的天气实在太冷了,这个孩子还没长大,就因肺炎去世了。

之后,贺子珍听说了毛主席再次成家的消息,这一连串的事儿让贺子珍心里难受极了。

贺子珍的朋友好意提醒她,说苏联这边可能要打仗了,想着她俄文不行,说话也听不懂,连当地的报纸都看不明白,万一真打起仗来,那可太不安全了。可是贺子珍就是不想回国,她心里犯嘀咕,回去后见着毛主席该怎么说呀,于是就这么咬牙留在了苏联。

毛主席在国内听说贺子珍在苏联过得挺艰难,于是就把他的大女儿毛娇娇,也就是李敏,送到贺子珍那里去陪她。有了娇娇在身边,贺子珍在苏联总算是有了盼头和依靠。

不过,母女俩那段快乐相处的时光很短暂,没多久苏联就进入了“战争状态”。

战争让国家变得一贫如洗,贺子珍的日子也越过越难。又冷又饿之下,娇娇生病了,病情严重到差点被苏方医院误以为没救了,要送到停尸房。还好贺子珍拼尽全力,才把孩子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。

那时候因为要打仗,毛娇娇从贺子珍身边被送到了苏联的儿童院。等那边知道孩子病好了,就来贺子珍家想把毛娇娇接回去。但贺子珍觉得女儿身体还弱,离不开妈妈的照料,就不同意让他们带走。这样一来二去,贺子珍和儿童院那边就闹僵了。最后,儿童院那边说贺子珍精神有问题,硬是把她送进了精神病医院。

贺子珍在疯人院待了一段时间,最后是王稼祥和他妻子把她从那里接了出来。

经过这么多挫折,贺子珍最后还是带着毛娇娇回到了祖国。

贺子珍回国后,开始了全新的日子和工作。她觉得毛娇娇跟着自己可能学不到太多东西,所以就决定把她送回毛主席那儿,好让她接受更好的教育。

不过,贺子珍和毛主席一直都没能再碰上面。

贺子珍和毛主席在庐山意外重逢,这是他们分开很久之后的第一次见面。

1959年,毛主席先去庐山开了会,到了那儿,他碰到了老朋友曾志。还是在庐山这个地方,毛主席和曾志再次谈起了贺子珍的事情。

曾志听说毛主席在庐山,就急忙赶到毛主席住的地方。两位老朋友一见面,话匣子就打开了,聊个没完。聊着聊着,曾志提到了贺子珍,说她来庐山的路上,还特意去探望了贺子珍。

听说贺子珍也在庐山后,毛主席就想着见见她,毕竟从延安分别到现在,都已经21年没碰面了。

经过毛主席身边人的安排,毛主席又一次和贺子珍见了面。贺子珍一看到毛主席,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流,哽咽得说不出话来。等贺子珍的心情慢慢平静下来,毛主席便和她聊起了日常琐事。

你这几年过得咋样啊?身体都健康起来吧?

贺子珍讲道:“我现在感觉好多了,不过你身体可比以前差远了。”

我现在超级忙,比以前还要忙得多。

毛主席再次询问贺子珍在苏联的日子过得怎么样,贺子珍便详细地向毛主席讲述了自己在苏联的点点滴滴。

听完之后,毛主席默不作声,他压根没想到贺子珍在苏联会过得那么凄惨。

“你那时候为啥要选择离开呀?”毛主席问道。

贺子珍哭个不停,却一句话也答不上来。

哎,要是贺子珍那时候不那么倔强,没走上那条去苏联的路,可能她和毛主席的现在就会大不一样。但可惜啊,世上没有回头路,事情已成定局,再说什么也改变不了过去了。

和贺子珍碰面没过几天,毛主席又碰到了曾志。曾志好奇地问毛主席:“见了面之后,感觉咋样啊?”

毛主席叹了口气,摇摇头说,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,好多人和事都变了样。

庐山一别后,贺子珍就再也没见过毛主席,等到两人再次相见,却已是生死两隔,再难相聚。

1979年9月份的第三天,毛主席走了快三年了,贺子珍头一回坐飞机来到了北京。

到了北京以后,有关方面给贺子珍找好了医院,刚住下不久,贺子珍就急着说想去毛主席纪念堂,她想亲自去祭拜毛主席,看看毛主席的遗容。

那时候医院方面并不同意,因为贺子珍身子骨太弱,精神也经不起太大的打击,要是太过伤心,她的命都可能保不住。可贺子珍千里迢迢来北京,不就是盼着能见毛主席一面嘛。

经过多次思考,医院最终答应让贺子珍去纪念堂,但时间不能太久。

9月18号那天,李敏和她老公陪着贺子珍来到了毛主席纪念堂。一迈进大门,贺子珍一眼就看到了用大理石刻的毛主席雕像。

这时候,贺子珍的眼泪猛地就流了下来。接着,李敏推着贺子珍到了毛主席的遗体展览的地方。贺子珍坐在轮椅上,围着那透明棺材转了两圈,望着里面静静躺着的伟人,她忍不住放声大哭。那可是她并肩作战的好伙伴,也是她心里一直深爱的人啊!

陪同的人担心贺子珍受不了,连忙搀着她离开了。那次见面的情景,贺子珍深深地刻在了心里,直到她1984年去世,这个画面都一直留在她的记忆中。

【“井冈山两朵花”时隔十七年的拥抱】

因为一连串的误会,毛主席和贺子珍的最终情况让人觉得挺遗憾的。不过还好,贺子珍和曾志这两位井冈山时期的好姐妹,她们的情谊一直没有断过。

贺子珍回到国内后,去了哈尔滨开始上班,她回来的事儿很快就在同事们中间传遍了。

这天,贺子珍一踏进家门,就听见有人喊她,她赶忙回头,看到一个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女人正站在那里,贺子珍上上下下打量了对方一番。

“这不就是曾志嘛!”

“嗨,是我啦,子珍!”

好久不见的姐妹俩紧紧相拥在一起。

她们紧紧抱在一起,这一抱,已经等了整整17年。

子珍,你还能想起咱俩是啥时候分开的不?

咋会忘掉呢!都过去17载春秋啦!自打1930年6月你与老夏去了厦门,咱俩就各奔东西了!

哎呀,时间过得真快,没想到一下子就17年过去了!

“说真的,这些年我过得挺不容易的。”曾志朝贺子珍苦笑了一下。

哎,咱先别聊这些了,肚子饿了,赶紧吃饭吧。

饭后,贺子珍拽着曾志一块儿躺到床上,俩人有说有笑地聊起这些年各自的经历。虽说现在俩人都过了四十岁,可她们之间的感情还是跟从前一样深。

1965年,曾志到上海看病,那时候她心里老想着住在上海的贺子珍。每次到上海,曾志都会去贺子珍家聊聊天,有时还会在那里住上几日。从那以后,曾志和贺子珍一直保持着亲密的联系。

【结语】

虽然贺子珍和毛主席的最终结果让人遗憾,但她确实是和毛主席一起走过中国革命最苦日子的那个人,他们俩的名字,值得我们一直记在心里。

#春生四月#?